

國內多地近期新冠病毒疫情反彈外溢,呈現病毒載量大、傳播速度快、傳代間距短和免疫逃逸力、重復感染力增強等特點,增加了防治的難度。10月31日,生命科學學院王彥明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(中科院二區Top,IF2021=6.8)在線發表題為“SARS-CoV-2 tetrameric RBD protein blocks viral infection and induces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”的研究論文,創新了S-RBD抗體融合蛋白為基礎的新冠預防治療技術,為更加有效開展臨床防治提供了最新基礎性方案。在讀博士『生劉征、碩士生楊鋮璐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,王彥明教授為通訊作者,青海快3為第一署名單位。
王彥明教▓授團隊對COVID-19病毒觸棘(S)蛋白的受體結合區域(RBD)進行研究,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四聚體S-RBD-Fc抗體融合蛋白,建立了安全的假病毒感◢染HEK293T-hACE2細胞體外研究體系。研究發現,通過競爭抑制S-RBD和其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結合,四聚體S-RBD-Fc抗體融合蛋白在0.13 nM濃度下能抑制50%的假病毒感染,抑制活性比二聚體S-RBD-Fc抗體融合蛋白高7倍。同時發現,抗體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後產生的S-RBD中和抗體能有效抑制假病毒的感染能力,並且對新出現的變種Omicron S蛋白假病毒具有抑制作用。抗體融合蛋白通過給藥後能直接抑制病毒感染∏和後期產生中和抗體兩個機制,實現“一石二鳥”的預防和治療效果。四聚體S-RBD-Fc抗體融合蛋白具有更高的受體親和力等技術優勢▽,為應對現有新冠病毒及其新變種提↘供了一個潛在的周期短、靈活、有效的抗體融合蛋白∑研發方向。
2018年,王彥明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到青海快3任職。其在Cell、Science等國際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共計74篇(其中青海快3△署名論文12篇),其中三項工作被寫進新版經典分子生物學教科書《基因》,Google Scholar數據顯示●論文引用一萬四千余次。目前,該團隊由跨學科、跨院系的多名教授、副教授、博士後、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等組成,創建的表觀遺傳和轉化醫學實驗室團隊沿著產學研並重的發展思路,力爭實現科研的社會效☆益。
論文鏈接:http://journal.frontiersin.org/article/10.3389/fimmu.2022.960094/full?&utm_source=Email_to_authors_&utm_medium=Email&utm_content=T1_11.5e1_author&utm_campaign=Email_publication&field=&journalName=Frontiers_in_Immunology&id=960094